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页头部广告位

古代传说:望夫石的传说_神话小故事

民间鬼故事集 2022-03-11 民间故事

【古代传说】望夫石的传说_神话小故事由爱看民间故事的霏微小编整理!爱看古代传说记得关注霏微小编!

  

  相传在4000多年前,我国黄河流域连续发生特大洪水。

  

  黄河改道南流,夺取了淮河中下游河道,黄河夺淮入海使得整个民族陷入空前深重的灾难当中。

  

  这时候,尧主持召开部落联盟会议,研究水患问题。

  

  人们一致推荐有治水传统的夏族首领鲧也就是禹的父亲主持治水。

  

  鲧采用“堙障”的办法,修筑堤坝围堵洪水。

  

  但是洪水如此凶猛,所修筑的堤坝频繁地被大水冲垮。

  

  鲧因为治水不利而被处死。

  

  。

  

  禹继承父志,决心根治水患,造福黎民,为了找到治水的良方,他不辞千里跋涉,从黄河流域来到了淮河边上的涂山。

  

  最终禹凭借一片坚贞,从涂山氏国酋长蒙那里得到秘藏的《水经图》,同时赢得了蒙之爱女的芳心。

  

  蒙之爱女也就是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载的“夏后帝启,禹之子。

  

  其母涂山氏之女也。

  

  ”望夫石。

  

  禹娶了涂山氏女,婚后不久便离家治水去了,一别十三年不回家园。

  

  禹采用疏导的方法治水,他开渠排水、疏通河道,把洪水一路引向了黄海。

  

  为了疏通淮河,禹劈开荆、涂二山,从此这两座山便夹淮河而对立了。

  

  而此时他的妻子涂山氏也生下了儿子启,婴儿正在哇哇地哭,禹从门外经过,听见哭声,也狠下心没进去探望。

  

  “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千古佳话就此流传。

  

  。

  

  涂山氏女日夜向丈夫治水的方向远眺,但望穿秋水,也不见禹的归来。

  

  她朝思暮想,最终精诚所至,化作一块望夫石,端坐在涂山的东端,后人把它叫做启母石。

  

  而涂山氏女这一望,就望了4000多年。

  

  望夫石传说2。

  

  望夫石,在广东茂名市电白县望夫镇与阳江市阳西县新圩镇交界之地有一座山,头望南海,叫“望夫石”,民间流传一首歌谣:“石作佳人在山岗,又无枕席又无床,千秋未见亲夫面,万年不换旧衣裳。

  

  ”唐代诗人王建路经此地看后,为《望夫石》作诗:“望夫石,浪悠悠,化为石,不低头,山头日日风复雨,行人归来不应语。

  

  ”。

  

  望夫石曾留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古代,有一对居住在山下的恩爱夫妻,务农为主,膝下无男,只有一女。

  

  因战乱,丈夫被征守疆,妻子盼郎早回,每天早晚两次带女儿上山向南遥望,等待,年复一年,仍无音讯。

  

  后来,盼夫心切,与女儿上山向南遥望,期盼,茶饭不进。

  

  一夜,忽电闪雷鸣,暴风骤雨,母女俩变作大小两座岩石,屹立山上。

  

  望夫石的优美传说吸引着很多游人,凡古今到电白的文人墨客,大都登临望夫山,或留有墨迹,明朝电白县尹刘元隆曾赋诗赞颂:。

  

  堂堂挺出一天贞,左右无亲石作邻。

  

  云鬓懒梳千岁髻,月眉常锁四时春。

  

  雾为腻粉凭风抹,霞作胭脂向日匀。

  

  莫道面前无宝镜,一轮明月照夫人。

  

  何代征夫去不还?相思变化在青山。

  

  万年遗像应无赛,千古离情尚未阑。

  

  云锦漫铺螺髻上,月梳斜插翠眉间。

  

  久传岩畔多珍异,几欲登临恨路难。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db:出处]

标 签 民间故事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页头部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热门看点
大概你喜欢
猜猜你爱看

Powered By 真实鬼故事_恐怖鬼故事_鬼故事短篇-鬼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津ICP备16001302号-1